Hantec亨达国际金融官网:美国:不降、中国:没谈!关税头条大轮动,全球转跌“根本没法交易”
2025-04-24 22:04:19

一、中美博弈白热化:互不让步,谈判陷入僵局​​
​​美方态度强硬:关税成“政治筹码”​​
近期,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公开讲话中重申,对华加征的关税是“重要的战略工具”,短期内不会考虑单方面取消。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美方试图以关税施压,迫使中国在产业政策、技术转让等领域让步。此外,美国财政部最新报告将中国列为“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”,进一步加剧两国紧张关系。
​​中方回应冷淡:谈判需“平等对话”​​
中国商务部回应称,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违反世贸规则,中方“从未关闭谈判大门,但绝不会接受不平等条件”。分析认为,中国在新能源、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,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,谈判筹码有所增加,但短期内双方立场分歧难以弥合。
​​二、全球市场“过山车”:从股债双杀到避险狂潮​​
​​股市血流成河,科技股领跌​​
​​美股​​: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600点,纳斯达克重挫3%,特斯拉、苹果等对华供应链依赖度高的科技股成为重灾区。
​​亚太市场​​:日经指数跌超2%,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破3%,A股北向资金净流出超百亿人民币。
​​欧洲股市​​:德国DAX、英国富时指数均跌超1.5%,汽车、化工等出口导向型板块领跌。
​​债市抛售加剧,美元“避风港”效应凸显​​
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跳涨至4.2%,创年内新高,反映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。美元指数突破107关口,非美货币集体承压,日元兑美元跌至150心理关口,离岸人民币汇率逼近7.3。
​​大宗商品普跌,原油“闪崩”​​
国际油价一度跌破80美元/桶,布伦特原油日内跌幅超4%,铜、铝等工业金属同步下挫。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逆势上涨,但交易量萎缩显示市场信心不足。
​​三、经济冲击波:供应链成本攀升,通胀阴霾再起​​
​​企业利润遭挤压​​
跨国公司面临关税成本转嫁难题。以美国零售商为例,若对华商品加征关税落地,沃尔玛、亚马逊等企业或被迫提价5%-10%,进一步推高美国通胀。中国出口企业则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产能,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。
​​通胀“死灰复燃”风险​​
高盛警告称,若中美关税战升级,全球通胀率可能再增1-2个百分点,迫使欧美央行延长加息周期。这将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攀升,消费者购买力下降,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。
​​产业链“去全球化”加速​​
企业为规避关税风险,加速布局“中国+1”供应链策略。例如,苹果计划将部分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,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加大出口欧洲比例。这种“碎片化”趋势可能长期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动能。
​​四、市场情绪崩溃:交易员“无处下手”​​
​​波动率指数(VIX)飙升​​
被称为“恐慌指数”的VIX单日涨幅超20%,突破30关口,创半年新高。期权市场显示,投资者大量买入看跌期权对冲风险,但成交量的锐减表明市场流动性濒临枯竭。
​​机构观点分化:悲观情绪蔓延​​
​​摩根士丹利​​:下调全球股票评级至“减持”,建议增持现金和国债。
​​桥水基金​​:创始人达利欧警告,中美冲突可能引发“资本战争”,投资者需警惕“去风险化”极端情景。
​​少数乐观派​​:贝莱德认为,关税僵局或倒逼中国加速内需转型,中长期利好新兴市场债券。
​​五、未来展望:僵局何时破?市场能否喘息?​​
​​短期风险难消,长期博弈持续​​
市场普遍预期,中美双方在11月美国大选前难有实质性进展,关税僵局或延续至明年。若美方扩大对华科技制裁范围,市场波动性将进一步升级。
​​政策应对与市场韧性​​
各国央行可能加大干预力度,例如日本央行或再度出手支撑日元,美联储或释放放缓加息信号。新兴市场需警惕资本外流,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或提供缓冲。
​​结构性机会显现​​
供应链重组催生新赛道,如跨境电商、东南亚基建、国产替代(半导体、新能源)等领域或成资金避风港。此外,黄金、军工等避险资产或持续受追捧。